“大家知道同时入选大陆和台湾语文教科书的课文是哪篇吗?”昨天,在首届广州台湾青年岭南文化讲解员大赛总决赛上,在穗台湾青年黄敬棠穿着一身特别定制的中山装登台开讲,他选择的切入点是——一封信,凭借对辛亥革命纪念馆中最动人的革命情书《与妻书》的讲解,他获颁非在校台青组“金牌讲解员”。
(资料图片)
5月26日,首届广州台湾青年岭南文化讲解员大赛总决赛及颁奖仪式在广报中心举行。在校台生组和非在校台青组共20名参赛选手通过线下激烈角逐,分组别各产生金牌讲解员1名、银牌讲解员2名、铜牌讲解员3名、最佳表达奖2名、最佳风貌奖2名。
此次大赛以“岭南文化我来讲”为主题,自今年2月正式启动以来,共吸引近4000名在穗台湾青少年参加线上培训,官方专题页面及海报浏览量超72万人次。主办方介绍,大赛旨在进一步发掘台湾青年讲解员苗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动更多优秀台湾青年担任广州市对台交流基地的讲解员,积极参加志愿宣讲服务,发挥台胞话语体系和情感优势,帮助更多台胞领略岭南文化之美、增进文化认同。
在穗台青各显身手:“岭南文化我来讲!”
“相信大家对《与妻书》都非常熟悉了,但当你在亲自看到这封写在白方巾上的《与妻书》,是不是感觉不一样呢?”舞台上,黄敬棠声情并茂介绍道,这封遗书是林觉民在广州起义的前三天,想到将要到来的生死未卜,想到爱妻和年幼的孩子,提笔在一块小小的白方巾上写给妻子陈意映的家书。“当你来到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一定要亲自去看看这封信。”
从小生活在广州的台湾青年黄诗容则绘声绘色地向观众讲述了南沙天后宫的故事,并获得银牌讲解员奖项。“妈祖文化与中国台湾的关系源远流长,许多台胞把妈祖当作与故土紧紧联结的重要感情纽带。在南沙天后宫,你可以看到来自台湾的电音三太子与南沙本地黄阁麒麟舞相互起舞……”她坦言,自己多年来见证了广州南沙的发展, 因此也希望能挥发自己的优势,讲述岭南文化的精彩, 增进两岸融合。
正就读于广州市第十中学的初二台生彭家容,本次参赛选择对参观多次的中山纪念堂进行讲解,侧重阐述了其建筑特色——“中山纪念堂独特的建筑形式,充分体现东西方建筑的融合之美。”
在总决赛上有些紧张的彭家容认为自己发挥得不算完美,但是通过大赛,她更加深入了解了岭南文化底蕴,同时通过聆听其他选手的演讲,对许多史迹和景点也产生了浓厚兴趣:“接下来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游南沙天后宫。”
在创业台青白国帆看来,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是一个快速了解岭南文化和广州城市历史变迁的好去处。尤其是馆内按照1:800的比例尺制作的珠江模型,由北往南、由西向东立体展示了广州城市风貌。“从模型看老中轴线和新中轴线,可以说一目了然。”
已经在广州工作生活五年的白国帆经常参观各处展馆。他认为,很多以前只在教科书上了解的东西,在广州可以近距离接触到,这也展示了广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希望有更多的台湾青年来到大湾区、来到广州看看。
深化两岸青年交流交融,发掘台湾青年讲解员苗子
据了解,本届大赛由市台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穗台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大洋网承办。总决赛当天,多个单位及高校负责人、广州各区台办负责人、台湾青年代表、台协青年会代表,12家广州市对台交流基地和交流点的负责人,以及来自广州12所高校、中小学的台湾学生代表共约200人参加活动。现场还播放了《两岸同心、青年同行,赓续文脉、相聚岭南》宣传视频。
广州市台办负责人表示,此次大赛充分发挥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的优势,推动台湾青年“沉浸式”体悟岭南文化,对深化两岸同源、文化同根的思想认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广州将一如既往为台湾青年分享广州发展机遇,深化两岸青年交流交融。
大赛举办期间,近500名台湾青少年走进12家对台交流基地和交流点,学习感悟岭南文化,接受专业授课辅导,拍摄参赛短视频。185名台湾青少年报名参加初赛选拔,参赛选手最小年龄仅7岁。主办方编制了标准化的视频和文字培训材料,通过广泛组织线上线下培训和参加文化赛事活动等形式,吸引广大台湾青年探寻岭南文化之美、感悟历史文化印记、讲述岭南文化精彩,推动台湾青年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讲好广州故事、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附:总决赛获奖名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姝泓 通讯员 穗台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姝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张映武